人民日报发表陈一新署名文章: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2-11-1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这是党中央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中国之治”的基石。

完善社会治理体制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完善社会治理体制。要横向构建共治同心圆,纵向打造善治指挥链,增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向心力和制度执行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构建党委领导体制。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加强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社会治理重大问题。发挥平安建设领导(协调)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等作用,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区域统筹、条块协同、共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

——构建政府负责体制。政府要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将该由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管好、管到位。加强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运用法治方式和现代科技加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构建群团组织助推体制。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推动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最广泛动员、组织群众投身社会治理实践。探索把适合群团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按法定程序转由群团组织行使,拓宽群团组织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预防违法犯罪的制度化渠道。

——构建社会组织协同体制。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相统一,确保社会组织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改革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组织制度。当前,要重点扶持发展城乡基层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专业调处类、治保维稳类等社会组织,发挥它们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构建人民群众参与体制。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促进市场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利用技术、数据、人才优势参与社会治理,主动承担起安全生产、合规经营等责任。拓宽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加强流动人口、网民以及自由职业者等新兴群体的群众工作,构建基层“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蕴含着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作用上。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的实践结晶,也是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

——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坚持政治引领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中国道路的特色标志,是我们党领导社会治理工作的宝贵经验,是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现实需要。要以科学的政治理论引领社会治理方向,坚持不懈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不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坚持不懈引导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以坚强的政治领导厚植社会治理优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社会治理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以正确的政治路线引领社会治理方向,制定执行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政方针、部署推进重大战略、研究确定工作措施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夯实社会治理根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拓宽民主渠道,接受人民监督,让人民群众成为最大受益者、最广参与者、最终评判者。以良好的政治生态优化社会治理环境,特别是要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持之以恒、坚定不移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促进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山清水秀。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法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快制定完善社会治理现代化急需的法律法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法律法规,创新完善相关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以良法保障善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生产安全、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德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标志。要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让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在较高道德水平之上。深入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精髓,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不竭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把道德内容纳入各类规则,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加强见义勇为激励表彰,形成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向上向善蔚然成风的良好局面。

——发挥自治强基作用。自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标志。基层群众自治伴随着新中国发展历程而生长起来,是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民主实践。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区治理体系。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形式,广泛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基层民主协商活动,画好基层社会共治同心圆。

——发挥智治支撑作用。“智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现代科技为“中国之治”引入新范式、创造新工具、构建新模式。要把智能化建设上升为重要的治理方式——“智治”,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智能化再造。构建“智治”基础设施体系,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构建“智治”深度应用体系,推进“智辅科学决策”“智防风险挑战”“智助管理服务”,拓展社会治理场景应用。构建“智治”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工业、能源、金融、电信、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追踪溯源能力。

优化社会治理层级功能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省、市、县、乡各个行政层级既集中统一领导,又实行分级治理,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又发挥各层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显著特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明确从中央到省、市、县、乡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各层级的重要作用,努力打造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运转灵活的社会治理指挥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特别突出强调中央、市域、基层三个层级的特殊职能和特殊作用。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顶层设计,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党中央对社会治理实施集中统一领导,决定社会治理大政方针、重大举措、重大事项。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战略设计和整体谋划。成立了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组织领导平安中国建设工作,研究拟定平安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重点工作、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要聚焦党中央要求、人民群众期待,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和考评标准,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问效,压紧压实责任链条,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发挥市域前线指挥部功能,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把重大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市域。市域是重大矛盾风险的产生地、集聚地。市域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解决重大矛盾问题的资源能力和统筹能力,是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理层级,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线指挥部。“十四五”时期,还将有上亿人口进入城市生活,城市人口将逐步达到总人口的70%左右。我们要把加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撬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战略支点来抓,常态化做好应对重大风险的思想准备、法治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及时把重大风险防控化解在市域。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试点,不断完善试点方案和工作指引,细化分类指导和评价考核,推出一批分别适合东中西部实际的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全周期管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治理机制,实现全过程、全要素、全场景动态治理。强化平战结合,在体制上用活存量、机制上用够增量、手段上用好变量、动力上用足能量,提升社会治理实战水平。

——发挥基层桥头堡功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枫桥经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牢牢抓住基层基础这一本源,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树立强基固本思想,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投,建立健全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向基层放权赋能,制定权责清单,进一步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把更多行政执法管理和公共服务职权下放到乡镇街道。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培育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强对城乡社区工作者和网格管理员队伍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职业保障、表彰奖励,有效激发工作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