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金昌市融媒体中心收到了一封信。信件的作者唐女士是一位兰州市民,她在信中详细讲述了几天前在两位金昌人的帮助下,从险象环生的车祸中获救的经历。记者当即循着信中留下的联系方式,与唐女士取得了联系。
2月4日中午,唐女士搭乘一辆网约车从兰州新区返回兰州市区,大约中午12点40分,车辆正行驶在连霍高速永登路段时,前车突然减速,唐女士所乘的网约车也随即减速,然而身后的车辆因速度过快且车距过近,反应不及,猛然追尾唐女士所在车辆,导致车辆在加速撞上前车后发生侧翻。唐女士告诉记者:“当时车上共有5人,包括司机、我、一位年轻的母亲、她怀中不到一岁的婴儿,还有一旁是她的妈妈,也就是婴儿的外婆。”
一阵刺耳的金属撞击声后,车辆翻倒在路的中央。车体因多次撞击而严重变形,车门无法正常打开;该车为改装加燃气的车辆,此时气罐已经开始漏气,一点火星都可能引发剧烈爆炸。然而一车人都经历了剧烈的碰撞,等到车辆终于静止时,几人已陷入巨大的惊悸之中,并未意识到危险,也无力开门逃生,情况已经万分紧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仿佛凝滞一般寂静的空气中,暗藏着巨大的危机。忽然,一阵急促的呼喊声响起。只见有两人靠在车窗外,一边呼喊着车内的乘客,一边用力拉动车门。
事后唐女士才得知,救了他们一车人的这两人都来自金昌,带头的小伙子名叫丁伯权,是永昌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一名干警,也是一名退役军人。而从旁帮助丁伯权的,是他的哥哥。
采访中,丁伯权聊到事故现场时依然心有余悸:“当时车就那么横在高速公路中间,一旦再有车辆驶来,驾驶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二次事故,非常危险。我就赶紧把车停在应急车道,拉着我哥上去救人。”当时严重变形的车门无论怎么拉就是纹丝不动。所幸在兄弟俩反复尝试的过程中,路过的车辆中不断有人停车聚拢过来。就这样,在车内乘客和周边热心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车门终于被打开了。
丁伯权将身子探进车里,将司机和4名乘客逐个拖出车外,扶到安全地带休息,并招呼周边群众叫救护车来。此时几人都已逐渐恢复神智,经仔细确认,大家都暂无大碍,唯有唐女士脸色不对,丁伯权马上询问情况。唐女士当时感觉头晕目眩,只觉得身体非常难受,丁伯权担心唐女士有器官受损,考虑到救护车赶来还需要时间,便当即将她扶上自己的车,说一声:“走,我送你去医院!”便匆匆向甘肃省中心医院驶去。
幸运的是,几轮检查下来,唐女士除了碰撞导致的脑震荡外,只有几处擦伤和关节扭伤。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正在医院休养,身体已经逐渐恢复。后经多方询问,唐女士得知,当时车上的其他四人也都只受了些轻微伤,她这才放下心来。
从如此严重的事故中获救,唐女士对丁伯权兄弟俩充满感激。但后来她在和丁伯权交谈时得知的一件事,更是深深震撼了她的内心。
原来,唐女士和丁伯权的偶遇,是由另一起事故导致的。就在唐女士遭遇事故一天前的2月3日,丁伯权哥哥的女儿刚刚经历了一起类似的交通事故,也是所乘车辆发生侧翻,导致女孩的肩胛骨受伤,伤势严重。当日,丁伯权和哥哥就联系了甘肃省中心医院的骨科专家,约好第二天为女孩诊断。在唐女士发生车祸时,丁伯权正急匆匆地带着他的哥哥和侄女赶往兰州接受治疗。
回忆起这次经历,唐女士感慨不已:“当时他家也有急事,他肯定也是心急如焚,但他仍然冒着耽误侄女治疗的风险停下车来救我们。看到我们遇险,他没有丝毫犹豫,救援过程中,他不断安抚我们,稳定大家的情绪。我身体极度不适,他还毫不迟疑地开车将我送往医院救治。我会永远记住这位金昌小伙子。”
记者了解到,丁伯权在救人时并不知道事故车辆气罐正在漏气,而谈到这些时,丁伯权则说:“当时情况紧急,我没想那么多,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我是一名公安干警,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我有责任挺身而出,这是我的本分。更何况我的侄女也刚刚经历了这样的事,如果在她出事时无人上前搭救,我和哥哥也会陷入绝望,那么我们自己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就更不应该有丝毫犹豫。”
在信中,唐女士这样写道:“丁柏权同志在危急关头的挺身而出,不仅展现了一名公安干警的职业担当,更体现了他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这样的善举,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为社会树立了榜样。”
从脱离危险的那一刻起,唐女士记住了这两位金昌人,也记住了金昌这座城市。
而在金昌,像这样的暖心举动早已多次上演:2023年7月28日,永昌县城关镇北海子村一名游客不慎落入水渠,正在附近的金昌市民陈兴财舍身跳入激流将其抱住,众人合力将其救出;2023年12月20日,金川区泰安路福利院附近有一位老人突发疾病,吐血不止,两位城管队员姜秀秀、李继春在热心市民的帮助下,迅速对老人开展紧急抢救并送医;2024年1月16日,阿永高速公路71公里处一车辆撞上路边立柱后侧翻,3人被困,后方驶来的热心司机邵吉胤冒着浓烟将人全部救出;2024年4月20日,两名产妇先后发生大出血,需大量输血抢救,得知情况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纷纷挽起衣袖,用一袋袋带着体温的热血,为生命保驾护航,传递人间大爱……
微光成炬,凝成星河;水滴虽微,聚则成海。热情勇敢、乐于助人的金昌市民,用一次次令人动容的举动,不断擦亮这座全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而全市上下着力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的一项项务实举措,又在润物细无声地不断熏陶着、涵养着全市人民的文明气质。这朵由全市人民共同培育的文明之花,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它质朴而浓郁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