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克德:勇者无畏 守护生命

信息来源:文明敦煌
发布时间:2025-05-23

111.jpg

谢克德,男,汉族,196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敦煌市七里镇杜家墩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1984年至2017年作为临聘人员在敦煌市党河灌区总干渠工作。他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时代楷模的精神。2020年,他被酒泉市委宣传部评选为2020年度“酒泉好人”;被中共敦煌市委、敦煌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三届敦煌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23年,被评为第八届甘肃省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2015年6月18日晚9时许,一辆白色小车在敦煌市总干渠永丰大闸前过桥时不慎掉入水中,车上有两个人,其中一人被抛出车外,在湍急的流水中时不时露出头来,另一人被困在车中随车被渠水冲向下游。这一幕被正在巡渠的谢克德看见,他来不及到管理站取任何东西,边大声呼救边向落水者奔去,其他值班人员和过路群众闻讯,纷纷奔向渠边救人。干渠上永丰段为混凝土预制块衬砌渠道,渠口约8米,渠深2米,渠坡光滑,当时渠水流量为14m³/s,不但落水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就连施救人员也有滑入渠道的危险。“大家不要慌,注意脚下”“快拿绳子,从岸上抛绳索”……听到谢克德的呼喊,嘈杂的救援现场顿时有了秩序,有人向落水者抛绳索,其他人帮着拉绳子或拽着拉绳子。谢克德边招呼救援,边向119报警。在众人的努力下,第一个人在鱼池斗下方被拽上岸来。落水小车在大闸前被挡住,车里的那个人刚爬出车外就被渠水冲过了闸口,十几名救援者追上去一边抛绳索,一边拉人,连拉带拽将其救上了岸。随后赶到的消防救援车将出事小车吊出了渠道。两名落水者身体没有大碍,他们紧紧抓住谢克德的手连声道谢:“渠水呛得头昏眼花,快崩溃了,看到奔向我们的好心人,有了生的希望,身体上顿时来了力量。”“如果没有你们及时发现和施救,早就没命了。”谢克德边安慰落水者边说:“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只要你们人好着就行……”

事实上,这并不是谢克德第一次从水里救人,在敦煌市党河灌区总干渠管理队工作的30多年间,他还曾3次救起落水者,挽救过3条鲜活的生命。

1985年4月,谢克德和媳妇在地里干农活,突然听见媳妇说有人掉水渠里了,谢克德立即放下手中的农具,连忙跑到渠边去救人。当时有多半渠水,水流湍急,谢克德一手拉住渠边的树枝,一手拉住了落水者赵连友把他拉出渠中,救出赵连友后他还惦记自己的包,谢克德二话没说,再一次跳进水中帮助他把包和自行车都捞出,由于渠中沙石子很多,谢克德的小腿都被刮了很大一个伤口,血流不止,事后南台堡四组的赵连友说:“谢谢你救了我,为救我你都受伤了,我心里真是过意不去。”谢克德说:“和你的生命比起来,我的这点伤口不算什么。”

1987年夏天在南湖店,谢克德和同事张纬和一起巡渠时发现渠里有一个落水者,当时情况危急,要是再发现迟一点落水者漂到闸口,就会有生命危险。他想在水渠较窄的地方找机会顺手把他们拉上来,可是渠道都是一样宽,无法施救。爬过去又够不着,真是心急如焚。事不宜迟,他想跳下去,但是冷静一想,由于水渠又深又宽,水流又特别快,加之自身水性又不好,如果盲目地跳入水渠进行施救,有可能连自己都会被瞬时冲走。眼看着落水的人被呛得喘不过气来,已有溺水的迹象,他焦急万分,当即,谢克德让同事拿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木桥上,一头拉在手上,把落水者从水中救出。被救起的姓郑的男子当时已经昏迷,谢克德和同事用单位学到的急救办法进行急救,落水者终于转危为安。

1989年夏天,谢克德正在值班巡渠。忽然听到不远处有水花扑溅声音,伴着忽高忽低的呼救声。谢克德心想,“不好!准是有人落水了!”他立马朝水声和呼救声跑去。来到近处一看,一男子在渠中忽高忽低正在呼叫救命救命,生命危在旦夕。当时渠中水流湍急,谢克德又一个人在巡渠,假如冒然跳入渠中救人反而会有危险。谢克德急中生智,四处观望发现不远处有一根架杆,谢克德连忙跑去并快速搬起架杆斜插在渠里,落水者凭借着一点点意识抱住了架杆,谢克德一把抓住落水者的手臂,并将落水者从水中救出。救出后的两人都已经精疲力尽,尤其是落水者因呛水显的面色苍白,呼吸孱弱。谢克德来不及擦去额头的水珠,立即为落水者实施急救,落水者终于转危为安,谢克德也疲惫的松了一口气。事后得知,落水者是到朋友家做客,午饭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没成想回家的时候酒劲上来身体不受控制摔落到渠中,幸好遇见了巡渠的谢克德才化险为夷。

作家魏巍曾经在信中写道:“这一切都使我陷入深深的感动中,并使我透过历史,重新看到雷锋的身影,雷锋高尚的灵魂!”而今天谢克德用自己的方式在诠释着同样的含义,在解答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定义着同样的一个定理,雷锋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但是雷锋精神却永远闪耀着耀眼的光辉。

×